返回F-佛像雕刻 >> 石雕观音
自然石观音浮雕雕刻
自然石观音浮雕雕刻
█石雕佛像相关栏目>> ●返回首页 ●返回石雕佛像 ●佛像雕刻加工现场 ●佛像图纸设计 ●石雕佛像文化
█石雕佛像相关知识阅读:观世音菩萨的民间传说
「观音」亦作「观自在」俗称「观音妈」以大慈大悲救若救难之精神,普渡众生,一般尊称为「观音佛祖」而观音是男是女?在佛教传承的历史轨迹中,是没有性别之分的。
因为一旦到达菩萨的果位者,已经超越了性别的区分,例如唐朝时代的观音造像中,观音的图像多半是男身,而且还留蓄鬍子,至于后来为何会成为现代我们常见的女身像,那是为了符应广大的妇女信徒而特别造型的结果。
例如现藏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唐代绢本《引路菩萨图》中的观音就是男身,嘴上蓄著鬍子。而佛经也说,观音本是古代天竺国(今印度)“转轮王”的大王子,善男身。何况《楞严经》上也说观音菩萨能现三十二应化身,至于是男是女,则是根据需要而显示出不同的应身。
根据《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》说:观音菩萨要普度众生、超脱世人,于是长出千手千眼,寻声救苦,做到千处有求千处应。观音菩萨既然能救难送子,造福众生,仁慈可亲,那人们理想中的观音菩萨就应当是母亲、女性!年轻的母亲比年老的母亲当然更美、更可亲、更可爱、更理想!所以后来的观音菩萨就以女神的化身出现了。早期观音像带有西域人的风姿,长眉、深目、高鼻、裸露上身。北魏时的观音面容娟秀,隋唐时的观音浓丽丰满。宋代的观音丹凤眼、眉入鬓、玉面天生喜,朱唇一点红,潇洒飘逸,风度翩翩。元、明、清各代的观音菩萨没有形成突出的特点。佛像风格的变化也是时代审美水平的变化。观音信仰超越了佛教的范围而具有了民俗文化的色彩。
而观世音菩萨的应化到人间的肉体化身,是相传观音菩萨之父为兴林国妙庄王、母为宝德后,其姊为妙音、妙元,观音为第三女,名为妙善,是慈航尊者(男身相)降世,不忍众生墬入六道轮迴,遂大发慈悲之心,救世间疾苦以超渡众生,于南海普陀洛迦山修成正果,当时妙庄主因毁弃佛法恶疾缠身,妙善剜目断臂以救父疾,并济渡父母、胞姊,功果圆满,受封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」。
至于观世音又称观自在,是唐代为避太宗李世民之讳,才被称为「观自在 」。这在玄奘大师所翻译的 心经中,已经很明确的彰显出来了。因为玄奘的年代正是唐朝李世民当皇帝的鼎盛时期,玄奘法师在翻译梵文心经时,自然不敢直呼皇帝的名讳,所以才将「观世音」改译成「观自在」,而流传至今。
事实上,观世音菩萨虽名菩萨,但在无量劫前即已成佛,号「 正法明如来 」,因感众生陷于无明苦海,轮迴六道之中,乃持悲愿,倒驾慈航示现菩萨相救济世间苦。悲华经记载有关观音誓愿之言:『 我行菩萨道时,若有 众生受诸苦恼恐怖,忧愁孤穷,难得救护,穷其心力,无法脱苦,若心中唸我,称我名字,无论我在何处,或以天耳闻之,天眼观之,脱其苦恼,即使一人无法得除如斯烦恼,我亦誓不成佛。』
换言之,释迦牟尼佛曾说,观世音早在过去的无量劫中,已经成佛,称「正法名如来」。为了和所有的菩萨一齐度化众生,所以仍然作菩萨。
观音佛祖转劫倒驾佛辰之日为农曆二月十九日,六月十九日为得道纪念日,九月十九日为出家纪念日,观音佛祖大慈大悲,为娑婆世界众生所景仰,化身千万寻声救苦,广济人天普渡众生,千处祈求千处应,苦海常做渡人舟。
█了解石工坊雕刻工厂其它各种石雕佛像:
【石雕佛祖】【石雕观音】【石雕菩萨】【石雕弥勒】【石雕罗汉】【石雕护法神将】【石雕道教神像】【石雕小沙弥】- 上一篇:佛像石雕马头观音雕像
- 下一篇:自然石石雕观音雕像